汽車的百年發展史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創新的過程就離不開腦洞大開的各種奇思妙想。而汽車專利就是窺視這些奇思妙想的最好的一個窗口。因為甭管腦洞有多大,能不能實現量產,廠家都會先申請專利,把坑占了再說。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奇葩的汽車專利。
把人粘在引擎蓋上
2016年,谷歌申請了一項保護行人的汽車專利,原理是一旦汽車撞到行人,汽車前部將通過粘合劑涂層將行人牢牢粘在引擎蓋上,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行人遭受碾壓等二次傷害。因為據谷歌的研究,當行人受到車輛撞擊時,大部分傷害并不是由第一次撞擊引起的,而是由于他們會再次撞擊地面或者被其它車輛碾壓引發的。專利介紹還表示,它的原理有點像是捕蠅紙,也有點像雙面膠帶。
谷歌會在粘合劑上覆蓋一層蛋殼狀材料,在日常駕駛時,它可以隔離粘合劑涂層。發生事故時,蛋殼層會破裂,露出粘合劑。按照谷歌的設想,理想狀況下,粘合劑能在發生碰撞的一瞬間將行人粘住。不過目前這項專利還沒有應用到量產車上,這項技術還在開發和完善階段。左舵變右舵
1994年跨越英吉利海峽的英法海底隧道通車了,不過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法國是左舵,英國是右舵。于是寶馬的工程師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解決方案并申請了專利。他們發明了史上首個“互換式方向盤”。操作起來也很簡單,攏共分四步:打開手套箱、翻出儀表盤、拆下方向盤、裝到副駕上。方向盤的問題雖然解決了,但是油門、剎車怎么互換仍然是個問題。估計寶馬自己也還沒想好,只是先把方向盤的專利占個坑吧。這個專利雖然沒能用在量產車上,卻還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用處,就是憨豆先生那臺MINI的智能防盜系統。現實版福特蝙蝠俠戰車
《蝙蝠俠》電影中,從蝙蝠戰車上彈出摩托車的場景,大家可能還記得。2017年,福特就從三名德國人手中買下了一個名為“多模式交通運輸設備”的專利。該專利主要就是把一輛純電摩托車,安放在了汽車主駕和副駕之間的位置,把汽車和摩托進行了完美合體。在需要的時候,汽車發動機罩打開,摩托車就可以和汽車進行分離。更為科幻的是,分離后,汽車和摩托車都將可以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由輪轂電機和后置發動機驅動。在合體狀態下,摩托車車輪不會著地。但特殊情況下,摩托車輪也可以著地為汽車提供額外動力。這項專利的初衷是為了應對大城市的擁堵問題,能開車的時候開車,堵車的時候騎摩托。不過這個專利雖然聽起來不錯,但距離走進現實,恐怕距離還比較遙遠。車頂風力發電機
汽車行駛中帶過的風是很強勁的,相信在高速上開過車窗的朋友都有體會。于是能不能把行駛中帶起的風加以利用呢。一位名為Robert Yost的空氣動力學家,為此就設計了一套安裝在車頂的小型風力發電裝置,并安裝在了一輛福特電動車上進行測試。很多人對這個大但的想法表示質疑,但是Robert Yost為了證明自己的發明,表示將計劃開著這輛車進行一次中途不充電的橫穿美國之旅。Robert Yost宣稱加裝這個裝置后,車輛續航能提高3-4倍,其裝在福特上的這組發電機,發電功率為2800瓦時,不過他并沒有說明這是在什么風速下測得的。這項發明在2012年被申請為專利,一位專利審查員表示:從未出現過性能能夠和這個發電機相媲美的產品,它的出現將帶來巨大變革。雖然目前這個專利還有點不靠譜,但說不準未來就會成為增加電動車續航的不錯的辦法。汽車長尾巴
為了改善汽車的空氣動力學性能,豐田在2016年申請了一項奇葩專利:可伸縮式車尾巴。該尾巴會隨著汽車的加速而變長,據稱可以大幅提高汽車的空氣動力學效率,有效降低油耗。其伸開時很像鉆地車的螺旋鉆,停車時可以收縮至尾箱里。其伸開時會不會影響后方視線,與后方車輛的安全距離如何保證等都還有待解決,但不管怎樣,我們也要感謝豐田,讓我們看到了這么有趣的專利設計。
到底要往哪邊開
分不清哪邊是車頭哪邊是車尾的QQme一度被嘲笑為雙頭車,但是雙頭車其實真的出現過,1920年代,一家修車廠為了給自己做廣告,就自己裝配過一輛雙頭福特T型車。1953年,一家名為MAC Alamagny的公司更是直接申請了雙頭車的專利,并把這輛車造了出來。不過這輛車更像是兩個三輪車拼在了一起。還有些發明可能因為技術太簡單,無法申請專利,但腦洞卻依然很大。比如想開車帶愛狗出門,又不想在車上鏟屎,那怎么辦呢?其實很久以前就有人發明了一種“狗袋”,用這種狗袋可以把狗狗吊在車窗外。只用上這種狗袋,也就和go die不遠了。
受狗袋啟發,還有喪心病狂的人,把寶寶掛在了車外……
在寶寶椅發明之前,寶寶怎么坐車呢?1973年福特發明了一個叫做“小衛士”的塑料保護裝置,小衛士用軟塑料填充而成,再用安全帶固定,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車載兒童保護裝置。小衛士長得實在是太像馬桶了。正是這些腦洞大開的專利或發明,不斷推動著汽車的發展和進步。今天看起來可能是個笑話,說不準以后就會變成未來汽車的樣子。范兒友們還知道哪些奇葩的汽車專利或發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你好,如果你申請了外觀專利,那么你在量產的時候,要注意產品的外觀與外觀專利的外觀相近似而不能有較大的出入。如果在生產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外觀,而擔心別人仿照,則需要對改進的外觀產品繼續申請專利。
如果你申請了實用新型專利,目前的實用新型專利的授權較快,申請之后你可以開始投資量產,但要注意生產的產品要在實用新型專利的保護范圍之內,否則,專利就形同虛設。如果你的實用新型專利授權了,則最好做一個專利權評價報告,用以評價專利權的穩定性。
如果你申請了發明專利,如果最終無法授權,或者雖然授權但權力保護范圍非常狹窄,那么有可能就用處較小。
你可以在產品的包裝上打上專利標識,標注專利號。這有很好的宣傳作用,三類專利都可以這么去做。
至于具體的量產,可以詳談。
專利申請后,如果想要進行量產,一般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步驟:
1. 需要進行專利的授權以獲得專利權。授權一般需要經過專利局的審查和批準過程。一旦專利被授權,申請人就有了專利權,可以合法地進行量產。
2. 在獲得專利權后,需要進行產品設計和開發。這包括確定產品的功能、外觀、材料、工藝等方面的要求。設計和開發需要考慮專利中的技術特點和創新點,確保產品符合專利要求。
3. 需要進行生產設備和工藝的選擇。根據產品的特性和量產需求,選擇適合的生產設備,并制定相應的生產工藝流程。這些設備和工藝應該能夠滿足專利中的要求,確保產品的質量和性能。
4. 在確定生產設備和工藝后,需要進行產品的試制和驗證。通過試制和測試,驗證產品的技術可行性和性能。如果發現問題或需要對產品進行改進,可以進行相應的修改和優化。
5. 確認產品設計和工藝后,就可以進行正式的量產。生產過程中,需要確保產品的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以確保產品符合專利要求并達到預期的質量標準。
6. 在產品量產之前,還需要關注市場需求和營銷策略。了解目標市場的需求和競爭情況,制定相應的市場營銷計劃。通過市場推廣和銷售,將產品推向市場并獲得盈利。
專利申請以后,要實現量產需要經過專利授權、產品設計和開發、生產設備和工藝選擇、產品試制和驗證、產品量產以及市場推廣等一系列步驟。在整個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專利的技術要求,確保產品符合專利要求,并通過市場營銷獲得商業成功。
專利申請成功后,要將創新的產品或技術量產,需要進行以下步驟:
1.確定市場需求:在量產前,需要對產品的市場需求進行充分的調研和分析,了解目標市場、競爭對手、用戶需求等信息,以確保量產后的產品能夠滿足市場需求。
2.制定量產計劃:根據產品的特性和產能要求,制定詳細的量產計劃,包括生產流程、采購計劃、生產設備和資源調配等。
3.尋找合適的制造合作伙伴:如果企業自身沒有完善的生產能力,可以考慮與具備相關生產能力的合作伙伴合作,進行代工生產。在選擇合作伙伴時,需要考慮其生產技術、設備能力、質量管理等因素。
4.制定生產工藝和質量標準:根據產品的專利技術,制定詳細的生產工藝流程,并建立相應的質量標準和檢測體系,以確保產品的穩定質量和符合專利要求。
5.采購原材料和生產設備:根據量產計劃和生產工藝要求,進行原材料的采購,并配置相應的生產設備和工具。
6.進行試生產:在量產正式開始前,進行適當規模的試生產,以驗證生產工藝是否可行,并進行調整和改進,確保產品質量和產能滿足要求。
7.量產和質量控制:根據量產計劃,開始正式的大規模生產,并進行嚴格的質量控制,包括原材料檢驗、生產過程監控、成品檢驗等,以確保產品的穩定質量。
8.市場推廣和銷售:在產品開始量產后,通過市場推廣和銷售渠道,將產品推向市場,與消費者建立聯系,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份額。
以上是將專利申請的創新產品或技術進行量產的一般步驟,具體的實施可能因產品種類、行業特性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企業在量產過程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調整和優化,以確保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
還不能確定。華為申請的一份專利文件曝光,該專利介紹了華為全新的折疊屏設計。目前華為已經發布了兩款折疊屏手機,雖然受限于技術原因,還不能做到完全無折痕,但已經是比較成熟的量產產品了。
從專利文件的內容來看,華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注冊了一份 “一種可折疊的終端設備”,從專利內容描述來看,這是一種可折疊的終端設備,該設備分為多個部件,包括可折疊的柔性面板、第一支撐構件、第二支撐構件和連接機構。
連接機構的最大可伸縮度與彎折區域的寬度是對應的,在折疊或展開時柔性面板的彎折角度與伸縮位移一一對應,避免了柔性面板在折疊或展開時受到拉伸或擠壓。從專利示意圖來看,華為的這一專利應該是采用了內折的方案,是否會最終量產還不能確定。擴展資料華為在手機業務方面再調整
由于芯片問題,華為已經收縮了手機業務,像出售榮耀、減少中低端手機發布,可以說,華為這么做,就是將有限的資源都放在高端機。
因為高端機不僅能夠讓華為手機業務保證足夠高利潤,也能夠提升華為的品牌影響力,還有就是,高端手機業務的持續,讓華為持續保證了手機的研發能力。
為了高端手機業務,華為一直都在加大華為Mate40系列手機的供貨。
華為還預留相當于一部分麒麟9000芯片,為后續的華為P50、Mate50以及Mate X 2做準備。
華為也加速生態發展,讓華為鳳凰引擎在手機游戲上應用,推出花瓣郵箱等多種服務。
易車訊 日前,我們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獲取到比亞迪X-DREAM概念車量產版的專利圖,新車曾在上海車展中亮相,但為適應法律法規量產版在概念車基礎上有多重改進。從車頭看過去,量產版車型還留有X-DREAM概念車的神韻,寬大的中網看上去很有氣勢,在概念車上中網兩側的回狀紋還可以點亮,在量產車專利圖中可以看到這個設計依舊得到保留,目前并不確定是否能夠點亮。后視鏡的造型也回歸傳統,不再是概念車上攝像頭,滿足法律法規的要求。比亞迪X-DREAM概念車隱藏式門把手的設計是現在汽車設計的流行趨勢,輪圈的造型并不花哨,勝在耐看。車尾的設計與概念車相比就顯得變化比較大了。概念車上類似中國結紋路的尾燈造型在專利圖中看已經形成了一個整體,雖然也是貫通式的設計,但細節的精致感不如概念車。在動力部分目前并未有任何消息透露,但參考專利圖中新車左側、右側各有類似“加油口的設計”,預計新車或將搭載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一個加油口、一個充電口。
汽車的百年發展史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創新的過程就離不開腦洞大開的各種奇思妙想。而汽車專利就是窺視這些奇思妙想的最好的一個窗口。因為甭管腦洞有多大,能不能實現量產,廠家都會先申請專利,把坑占了再說。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奇葩的汽車專利。
把人粘在引擎蓋上
2016年,谷歌申請了一項保護行人的汽車專利,原理是一旦汽車撞到行人,汽車前部將通過粘合劑涂層將行人牢牢粘在引擎蓋上,這樣可以有效避免行人遭受碾壓等二次傷害。因為據谷歌的研究,當行人受到車輛撞擊時,大部分傷害并不是由第一次撞擊引起的,而是由于他們會再次撞擊地面或者被其它車輛碾壓引發的。專利介紹還表示,它的原理有點像是捕蠅紙,也有點像雙面膠帶。
谷歌會在粘合劑上覆蓋一層蛋殼狀材料,在日常駕駛時,它可以隔離粘合劑涂層。發生事故時,蛋殼層會破裂,露出粘合劑。按照谷歌的設想,理想狀況下,粘合劑能在發生碰撞的一瞬間將行人粘住。不過目前這項專利還沒有應用到量產車上,這項技術還在開發和完善階段。左舵變右舵
1994年跨越英吉利海峽的英法海底隧道通車了,不過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法國是左舵,英國是右舵。于是寶馬的工程師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解決方案并申請了專利。他們發明了史上首個“互換式方向盤”。操作起來也很簡單,攏共分四步:打開手套箱、翻出儀表盤、拆下方向盤、裝到副駕上。方向盤的問題雖然解決了,但是油門、剎車怎么互換仍然是個問題。估計寶馬自己也還沒想好,只是先把方向盤的專利占個坑吧。這個專利雖然沒能用在量產車上,卻還有一個更為人熟知的用處,就是憨豆先生那臺MINI的智能防盜系統。現實版福特蝙蝠俠戰車
《蝙蝠俠》電影中,從蝙蝠戰車上彈出摩托車的場景,大家可能還記得。2017年,福特就從三名德國人手中買下了一個名為“多模式交通運輸設備”的專利。該專利主要就是把一輛純電摩托車,安放在了汽車主駕和副駕之間的位置,把汽車和摩托進行了完美合體。在需要的時候,汽車發動機罩打開,摩托車就可以和汽車進行分離。更為科幻的是,分離后,汽車和摩托車都將可以實現自動駕駛。汽車由輪轂電機和后置發動機驅動。在合體狀態下,摩托車車輪不會著地。但特殊情況下,摩托車輪也可以著地為汽車提供額外動力。這項專利的初衷是為了應對大城市的擁堵問題,能開車的時候開車,堵車的時候騎摩托。不過這個專利雖然聽起來不錯,但距離走進現實,恐怕距離還比較遙遠。車頂風力發電機
汽車行駛中帶過的風是很強勁的,相信在高速上開過車窗的朋友都有體會。于是能不能把行駛中帶起的風加以利用呢。一位名為Robert Yost的空氣動力學家,為此就設計了一套安裝在車頂的小型風力發電裝置,并安裝在了一輛福特電動車上進行測試。很多人對這個大但的想法表示質疑,但是Robert Yost為了證明自己的發明,表示將計劃開著這輛車進行一次中途不充電的橫穿美國之旅。Robert Yost宣稱加裝這個裝置后,車輛續航能提高3-4倍,其裝在福特上的這組發電機,發電功率為2800瓦時,不過他并沒有說明這是在什么風速下測得的。這項發明在2012年被申請為專利,一位專利審查員表示:從未出現過性能能夠和這個發電機相媲美的產品,它的出現將帶來巨大變革。雖然目前這個專利還有點不靠譜,但說不準未來就會成為增加電動車續航的不錯的辦法。汽車長尾巴
為了改善汽車的空氣動力學性能,豐田在2016年申請了一項奇葩專利:可伸縮式車尾巴。該尾巴會隨著汽車的加速而變長,據稱可以大幅提高汽車的空氣動力學效率,有效降低油耗。其伸開時很像鉆地車的螺旋鉆,停車時可以收縮至尾箱里。其伸開時會不會影響后方視線,與后方車輛的安全距離如何保證等都還有待解決,但不管怎樣,我們也要感謝豐田,讓我們看到了這么有趣的專利設計。
到底要往哪邊開
分不清哪邊是車頭哪邊是車尾的QQme一度被嘲笑為雙頭車,但是雙頭車其實真的出現過,1920年代,一家修車廠為了給自己做廣告,就自己裝配過一輛雙頭福特T型車。1953年,一家名為MAC Alamagny的公司更是直接申請了雙頭車的專利,并把這輛車造了出來。不過這輛車更像是兩個三輪車拼在了一起。還有些發明可能因為技術太簡單,無法申請專利,但腦洞卻依然很大。比如想開車帶愛狗出門,又不想在車上鏟屎,那怎么辦呢?其實很久以前就有人發明了一種“狗袋”,用這種狗袋可以把狗狗吊在車窗外。只用上這種狗袋,也就和go die不遠了。
受狗袋啟發,還有喪心病狂的人,把寶寶掛在了車外……
在寶寶椅發明之前,寶寶怎么坐車呢?1973年福特發明了一個叫做“小衛士”的塑料保護裝置,小衛士用軟塑料填充而成,再用安全帶固定,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車載兒童保護裝置。小衛士長得實在是太像馬桶了。正是這些腦洞大開的專利或發明,不斷推動著汽車的發展和進步。今天看起來可能是個笑話,說不準以后就會變成未來汽車的樣子。范兒友們還知道哪些奇葩的汽車專利或發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來源于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這個在于看你的改動的大小,假如改動比較小的話,就可以不用再去重新申請的,但是假如改動的地方是對你的產品有影響的,你就要去重新申請一個,至于之前的專利你可以放棄也可以不放棄,你自己決定,如果放棄的話就不用需交每年的年費就可以了